最近幾天,游戲界熱鬧喧囂的事莫過于《戰(zhàn)爭機器》的發(fā)布以及PS VR開始發(fā)售。
當然,在這熱鬧的主流游戲界外,手游端也有了新的成員,網易《陰陽師》憑借精良的制作收獲了一波玩家。
還有部分玩家可能沒注意到的,一款名為《魯迅群俠傳》的手游上架IOS,引發(fā)了不少網友的熱議。
不了解的玩家可以溫習一下:國產游戲《魯迅群俠傳》 閏土提叉打僵尸!
這部手游基本上被玩家一面倒地大加撻伐,基本原因在于,魯迅是披著“民族魂”的大旗安眠的,而游戲開發(fā)者借著名號做游戲,原因不外乎網友評論的“唯利是圖”、“社會風氣扭曲”、“怎么出名怎么來”等等。
筆者一開始也是比較反感這樣的做法的,于是在網絡上聯系了一位頂尖大學的魯迅研究教授,在溝通之后,她給我的第一回答是:“也許這說明魯迅還沒有被徹底遺忘”。
對此事相當樂觀。
在看到這個回復之后,筆者也有茅塞頓開之感。
其實我們都犯了一個思維慣性的錯誤了,綜合大部分的觀點,玩家不同意將魯迅融入游戲當中最大的原因是:游戲這么LOW的藝術,這么能把偉人魯迅結合到其中呢?
多年前以來社會對于游戲的固有印象是:引發(fā)網癮的、不務正業(yè)的、沒有前途的、無業(yè)青年的娛樂消遣方式,基本上都是負面評價。在此背景之下,如何能把“偉大”的魯迅置入游戲這么不堪的行業(yè)當中呢?
筆者并不是在為《魯迅群俠傳》甩鍋,但我們都需要承認一個基本事實:游戲行業(yè)近年來飛速發(fā)展,上個月電競專業(yè)也宣布開設,不論是國家還是國際社會,對于游戲或者電子競技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游戲行業(yè)已經不適合再用傳統(tǒng)的眼光來圍觀,游戲行業(yè)正在成為一個“全民娛樂的”、“有前景的”、“專業(yè)化”的產業(yè),并慢慢成為主流產業(yè)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將魯迅改編進入游戲當中,是可行的,而不是不符合偉人身份定位的一件事?!洞炭托艞l》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歷史上著名的作家融入到游戲當中,反響也是相當不錯。
但改編不應該是惡搞,也不應該是蹭IP,應該是嚴肅的、正統(tǒng)的、尊重的改編,這就涉及到下面要談的文化元素改編成為游戲的問題。
文化元素或者IP的改編有很多形式,比如小說改編為游戲、電影、電視劇等藝術形式。這里主要談和玩家關系比較密切的游戲、小說、電影、電視劇四種藝術形式。
文化元素改編成為游戲,可以有效地推廣這個文化元素,所以文化元素改編成為游戲,不應該受到玩家排斥,因為優(yōu)秀的優(yōu)秀可以為文化元素帶來積極效應。
比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或者陳壽的《三國志》,真正看過文言文或者白話文的玩家并不多,但是“常山趙子龍”、“青龍偃月刀”、“桃園結義”等等小說中的設定玩家都無比熟悉,究其原因,自然是電視劇、漫畫、動漫、小說等衍生作品的推廣。
曾經紅極一時的《三國殺》臺詞當中趙云“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孫權“容我三思”給了不少玩家非常深刻的印象,“丈八蛇矛”、“諸葛連弩”等古代武器也隨著游戲進入玩家的視線當中。
光榮的《三國志》、《信長の野望》、《真·三國無雙》等作品,毫無疑問為三國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做了大量貢獻,可惜的是國產游戲并沒有能夠比肩的作品。
唐朝的文化,得益于《夢幻西游》或者《西游記》、《隋唐英雄傳》等相關作品得以廣泛傳播,真正看過《新唐書》、《舊唐書》的玩家,想必千不足一。
略做調查就可以知道“李世民”、“李元霸”、“秦瓊”等人物,“玄武門之變”、“京杭大運河”等歷史事實,玩家都不是通過史書本身獲取到相關訊息,而是通過電視、游戲等衍生作品。
相對的,當一個文化元素不夠熱門,不符合時代潮流之時,這個文化元素就會慢慢沉寂下去,不為人所知,成為時代的附庸。
例如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電視劇也就《大秦帝國》、《封神榜》相對提及多一些,電影的《孔子》、《夜宴》等等。
當前電視劇更多的是仙俠和都市劇,古裝歷史題材的電影已經漸漸沒落,十年之后,我們知道的隋唐英雄,下一代未必就知道了。
在游戲行業(yè),我們極少能看到戰(zhàn)國時期相關作品的出現,基本上沒有,戰(zhàn)國以前的文化,因為《山海經》的存在,我們能在《古劍奇譚》、《仙劍奇?zhèn)b傳》以及不少仙俠風網絡小說中看到這部分文化的身影。
反觀三國時期,任何一名玩家都可以如數家珍一般,列舉許多相關的典型,即使是不太受關注的宋明兩朝,也因為《天涯明月刀》、《戰(zhàn)意》或者“錦衣衛(wèi)”的《繡春刀》等古裝游戲、電影得以傳播開來。
這是不是說春秋戰(zhàn)國的文化不如三國優(yōu)秀呢?其實不然,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峰,儒家、道家、法家三家基本主導了幾千年以來的中國文人或者統(tǒng)治者的思想,孔子也是中國幾千年以來唯一一個“圣人”,三國時期的文化,不說春秋戰(zhàn)國,即使唐宋兩代,它也是無法超越的。
之所以如此流行,在于前面筆者提到的文化元素的衍生與推廣,三國的衍生作品,至少在游戲行業(yè),是遠遠多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
一個文化元素如何經典、如何偉大、如何重要,在沒有得到足夠的宣傳為更多人所知之前,在成為附庸品之后,它都無法實現它的真正價值,只能成為小眾的一個情調而已,這也是王勃《滕王閣序》中悲嘆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所以,我們應該為一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受到重視、得到改編而高興,不應該否定回歸傳統(tǒng)、重視本我的行為。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容忍粗制濫造和蹭IP的行為,這就涉及到如何改編文化元素的問題了。
上面也提到了文化元素改編的形式有很多種,玩家如此反感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當前的國產游戲環(huán)境中,優(yōu)質的原創(chuàng)作品鳳毛麟角,反而是山寨、抄襲、“借鑒”、撈金充斥著整個APP市場,我們很難看到一個游戲開發(fā)者在一款游戲上的誠意和用心。
在此局面下,《魯迅群俠傳》作者被噴自然是沒有絲毫懸念的。
筆者沒有玩過這款游戲,但單從游戲“打僵尸”的套路來看,就讓我興致缺缺。
那么,優(yōu)秀的IP或者文化元素改編應該是怎么樣的呢?
總結《巫師3》、《GTA5》、《上古卷軸5:天際》、《刺客信條》系列等國外作品來看,要將優(yōu)秀的文化元素改編成為游戲,需要具備用心、有可玩性兩個基本特點。(文案、數值、關切等等相對專業(yè)性的設計內容在此不多做計較)
但凡用心制作,可玩性都不會太低,不用心制作,自然不能對游戲性期待太多。
用心與否可以從游戲的細節(jié)得到大量反饋。
例如《刺客信條》系列,游戲的場景、建模都參考了大量現實設計,《刺客信條:啟示錄》幾乎完美地還原了君士坦丁堡,平民的服裝以及地區(qū)建筑風格不要太真實,游戲內對建筑的介紹也非常完善充實,非常具有文化氣息。
進入三代,一方面游戲的體量增多,地圖增大的同時玩法太過單調無趣,也沒有用心打磨文化元素,而且開發(fā)周期并不長,玩家自然不太買賬。
《黑旗》以后,《大革命》BUG眾多,《梟雄》似乎還算不錯,但都沒能達到二代的高度,所以育碧也痛下決心放棄每年一部的策略,用心打磨系列的下一代作品。
《巫師3》不必多說,官方膨脹到不對游戲進行加密,可見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投入了多少精力,對質量有多么的自信。換言之,如果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都無法獲得玩家的認可和支持,游戲行業(yè)就毫無希望了。
國產近期的《俠客風云傳:前傳》,玩家的口碑也不差,這一點從論壇、貼吧、淘寶商店都可以找到佐證。
玩過游戲的玩家應該也都深有感觸,這部作品雖然也有明顯缺陷,但內容很充實也非常用心,比如想要拿到坎離水火劍這招劍法,玩家需要為NPC提供沖靈劍法;要獲得沖靈劍法,需要劍術天才傅劍寒在隊伍當中,觀看鑄劍山莊的墻壁;要招納傅劍寒需要在龍井村遭遇傅劍寒觸發(fā)李大娘兒子入獄的傳聞,然后進行解救;要在龍井村遭遇傅劍寒需要在洛陽酒館先和他打一架等等。
整個游戲細節(jié)非常多,即使是一個守城的NPC,都有安排任務情節(jié)。
國產當中相對于四代以后的《泰坦隕落》系列,玩家口碑不好自然是有原因的,BUG、優(yōu)化、“借鑒”等等,“用心創(chuàng)造周邊”,一步步將自己套入情懷的陷阱又一點點失去玩家的信任。
說到泰坦隕落,昨日《仙劍四》電視劇也宣布過審,預計2018年上映。
當然,玩過四代的玩家對這部作品期待似乎都不太大,因為《青云志》、《云之凡》沒有給觀眾帶來驚喜,反而是過多對原著的改編、注重特效、毀經典等評價攻陷了評論區(qū)。
粉絲電視劇以及利用好IP或許可以取得一時的效益。然而歸根結底,用心制作,不濫用IP,不盲目追求潮流才是一部作品能夠取得玩家認可的根本因素。
運用粉絲效應、追逐潮流、炒作熱點,拿著優(yōu)秀的IP卻做不出等價的作品,最后的結果就是摧毀IP,傷害觀眾,淪為炒作大軍的一員。
注明媒體評論人尼爾·波茲曼上世紀就針對當時的電視效應出版了《娛樂至死》一書,其基本觀點是電視(與當前的網絡一致)改變了人與人交流的方式,原本的人們更強調了解到的訊息的真實面貌,現在,更強調訊息體現在電視或者網絡上是什么樣的。
結果就是,包裝的越好,越具備娛樂效應的人、事、物會得到更多觀眾的支持,直到電視內容的娛樂程度成為了一切,精神內涵全部消失為止。例如當前的直播行業(yè),網紅為了出名無所不用其極。
未來這樣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游戲玩家也應該自信起來,游戲不是見不得人的行業(yè),而是一個未來會成為主流行業(yè)的朝陽產業(yè),優(yōu)秀的文化元素不應該排斥游戲的改編。
我們應該樂于見到魯迅先生作為一個重量級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時下熱門的游戲行業(yè)當中,這也確實有利于對魯迅思想的推廣。
但是,也應該反對娛樂至上主義,不應該讓這個嚴肅的題材,淪為純粹的娛樂大眾的三流作品。
同理我們應該樂于見到游戲制作方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游戲這個新興行業(yè)當中,不過,玩家在接觸相應作品時,也應該剝去那層蹭文化的外衣,看看作品是包藏熱忱的文化之心還是吸金的利欲之心。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