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后末日世界確實可以是另一幅模樣。

    先進的前文明消亡后,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可以說,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人類第一次感受到核武器的毀滅性威力時,核恐懼便如同一片陰云,籠罩著全人類的天空。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在這片陰霾的籠罩下,人們開始深思:文明在戰(zhàn)火中毀滅后的世界會如何演變?這些思考被融入文化作品中,孕育出了滋養(yǎng)“后末日”文化的沃土。

    而“廢土文化”,無疑是后末日文化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瘋狂的麥克斯》中那個漫天黃沙、資源稀缺、秩序崩壞、充斥著粗獷改裝車的世界,成了我們對“廢土世界”的基本印象。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在80年代,許多電子游戲采納了“廢土”的背景設定。這些游戲不僅豐富了廢土文化的展現(xiàn)方式,還拓寬了其受眾基礎。1988年,《廢土》(Wasteland)游戲首次引入了“廢土”這一概念。從此,“廢土”一詞便成為描述此類風格的標準術語。

    即便在今天,仍有許多游戲?qū)ⅰ皬U土”作為背景設定,例如“輻射”系列和“地鐵”系列,都是在廢土文化上綻放的奇葩。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而且,“廢土”尤其適合用來填充SOC(開放世界生存制作類)游戲的世界觀,可以完美套用到SOC游戲設定和玩法的方方面面——它能方便合理地解釋,為什么在一個需要從擼樹開始發(fā)展科技的后末日世界中,玩家還可以拿著現(xiàn)代槍械“突突突”。

    “廢土”設定是如此的屢試不爽,所以許多SOC游戲都對其產(chǎn)生了路徑依賴。但除了“廢土”和“突突突”外,“后末日世界”可不可以是另外一種畫風呢?

    想象一下,前文明雖已消亡,但它留下的先進科技巨構(gòu)仍在運作,嶄新的生命形態(tài)已經(jīng)開花結(jié)果,但人類卻得從蠻荒時代重新開始發(fā)展,并打算用肉身之軀挑戰(zhàn)機械巨獸,以凡人之資重拾前文明的遺珠。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而這,就是《荒野起源》為“后末日世界”給出的另一種答案。

    在不久前的《荒野起源》線下媒體品鑒會上,我有幸親眼見識到了這款“與眾不同”的游戲。今天,Playstation公布了與《荒野起源》的合作信息,并明確表示“將來雙方會有更多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驗證了我于品鑒會上得出的猜想。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沒錯,與市面上流行的“暗黑廢土風SOC”游戲不同,《荒野起源》雖然同樣以“后末日”題材為背景,但它的世界里依舊是一片生機勃勃、萬物競發(fā)的景象。而且,在前文明遺產(chǎn)的催化下,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誕生出了嶄新的生命形態(tài)——高科技AI機械獸“瑪卡”。這些“瑪卡”形態(tài)各異,與環(huán)境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體系,其中也有一些震天撼地的巨物存在。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在PV中的近距離特寫中,你能看到這些機械巨獸在大地上橫行。它們步履震顫四方時,外形張揚但又不失真實細節(jié)的機械結(jié)構(gòu),在傳動中不斷張合。

    而當鏡頭拉遠,從天空到大地再到河流,各種形態(tài)的“瑪卡”以及與地球風貌迥異的異星生態(tài),被盡收眼底。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荒野起源》PV所展現(xiàn)的科幻質(zhì)感,足以填補過去我對“另一種后末日世界”在想象上的空白。

    說實話,這可以算作一場電影級的視聽盛宴。也不知為何,在觀看PV的途中,我忽然回想起了2009年那驚鴻一瞥的深邃眼眸。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從PV中可以看出,《荒野起源》沒有陷入對“廢土風”的路徑依賴。而在之后的試玩中,我也看見了游戲在玩法上的創(chuàng)新。

    《荒野起源》在游戲機制上,跳出了以往大多數(shù)SOC網(wǎng)游采用的MMO底層框架和FPS游戲玩法,不再拘泥于RPG的戰(zhàn)力養(yǎng)成和“站樁打槍”的戰(zhàn)斗模式,而是選擇通過在細節(jié)上的海量堆砌,將現(xiàn)實世界中可能發(fā)生的交互再現(xiàn)于游戲中——玩家能夠體驗到基于真實的高度自由感,并依靠常識進行游玩。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荒野起源》中的天氣也不再是單純的景觀,而是可以改變角色狀態(tài)的交互系統(tǒng)——入夜后溫度下降,操控的角色在寒冷狀態(tài)時,攻擊力便會降低;而在雷暴天氣,玩家還有可能受到“天譴”,被閃電活生生劈死。

    相較于傳統(tǒng)的SOC游戲,《荒野起源》物理系統(tǒng)的擬真度也再一步進化,任何在游戲世界中的行動,都會獲得與現(xiàn)實相仿的交互反饋。比如,操縱的角色靠火源太近時便會被燙傷,如果用火把攻擊動物,動物在死亡后便會直接掉落烤肉。再比如,伐木時倒下的樹干會對被砸到的角色造成傷害。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真實的物理系統(tǒng)還體現(xiàn)在建造系統(tǒng)之上——在《荒野起源》中,你無法再向二舅媽借來膨脹螺絲和鍍鋅方管進行“違章搭建”,創(chuàng)造出可以掀翻牛頓棺材板的空中樓閣。相反,你必須遵循現(xiàn)實世界的物理法則,仔細考慮建筑結(jié)構(gòu)的受力狀態(tài),為建筑承重找到恰當?shù)闹吸c。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傳統(tǒng)SOC游戲中,由于所有玩家共享同一個大世界,所以玩家們通常只能在基地范圍內(nèi)建造建筑物。

    然而,《荒野起源》打破了這一限制,“一人一世界+邀請制社交”的概念,讓建造范圍不再局限于基地周邊,玩家可以在整個游戲地圖上自由地進行建設。此外,玩家還被賦予了改變游戲地形的能力,甚至包括挖掘洞穴,這使得在《荒野起源》中“建造地下建筑”變?yōu)榱丝赡?。同時,游戲沒有設定建造數(shù)量的上限——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只要配置允許,你完全可以在《荒野起源》里“復刻”一條萬里長城出來。

    對于有社交需求的玩家來說,《荒野起源》支持多達13人的聯(lián)機社交系統(tǒng),便可以滿足他們共同探索、生產(chǎn)分工、共同戰(zhàn)斗、共建家園的多人協(xié)作體驗。玩家還能在主城同服務器其他玩家面對面互動。當然,“社交”只是游戲中的可選游玩內(nèi)容,你完全可以做一匹勇敢的孤狼,獨自征服這個世界。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另外,基于高度擬真的世界交互規(guī)則,你腦海中基于常識涌現(xiàn)出的“解題方法”,說不定真可以在《荒野起源》中實現(xiàn)。

    例如,你可以誘使怪物攻擊樹木和礦石,以提高資源采集的效率。同時,倒下的樹木也能造成傷害,助你擊敗怪物。再比如,依據(jù)建造系統(tǒng)中真實的承重規(guī)則,你可以破壞建筑的承重墻,讓整個建筑崩塌,并獲取原本位于建筑高層的寶箱。

    你還可以在地圖上挖掘洞穴、設置陷阱,誘使敵人陷入其中,然后從高處發(fā)動攻擊。在釣魚時,你可以通過提前“打窩”來提高上鉤率。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這種“涌現(xiàn)式”的環(huán)境交互,在《荒野起源》里隨處可見。

    另外,游戲背景中的機械獸“瑪卡”也不是背景板,玩家可以征服或者孵化這些高科技機械獸,讓它們?yōu)樽约核谩?

    與玩家們過往在其他游戲中捕獲的“小動物”不同,這些經(jīng)過前文明改造的機械生命,能夠幫助玩家收集資源、耕種農(nóng)田、生產(chǎn)各種材料和道具,甚至可以作為快速移動的交通工具使用。在戰(zhàn)斗中,它們也能提供強大的戰(zhàn)力支援。同時,玩家還可以個性化定制“瑪卡”的外觀,將其打造成為符合個人審美的獨特存在。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雖然,“瑪卡”對玩家的生產(chǎn)和戰(zhàn)斗大有裨益,但它們只是游戲的分支玩法之一,并不會喧賓奪主,《荒野起源》的核心玩法依舊是SOC玩家喜歡的生存建造。

    而《荒野起源》的戰(zhàn)斗,也不再是單調(diào)乏味的“站樁打槍”,取而代之的是用高科技冷兵器與機械巨獸進行緊張刺激的貼身肉搏。游戲中操作上限極高的動作機制與極具策略性的構(gòu)筑系統(tǒng),共同支撐起了玩家豐富有趣的戰(zhàn)斗體驗。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玩家在面對怪物時,可以按照自己的戰(zhàn)斗風格,裝備不同的武器,采取不同的動作交互策略。

    如果你想要行動迅捷、攻守兼?zhèn)?,就選擇用盾牌加長劍,在戰(zhàn)斗中靈活運用“盾反”轉(zhuǎn)守為攻;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如果你喜歡大開大合,那么不妨試試用勢大力沉的重錘和大劍打“削韌”流派,處決敵人;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如果你不喜歡近距離戰(zhàn)斗,還可以選擇用弓箭與敵人拉開距離,從遠處風箏敵人。

    每把武器還有自己專屬的“戰(zhàn)技”,通過搭配不同的戰(zhàn)技,每把武器能執(zhí)行的動作也會發(fā)生變化。在面對BOSS豐富的招式時,玩家也能通過這些動作機制獲得極強的交互感。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除了能用操作硬碰硬取勝,《荒野起源》還存在著屬性克制的機制,用克制怪物的屬性進行攻擊,就能對怪物造成額外傷害。因此,玩家在挑戰(zhàn)BOSS前,可以根據(jù)BOSS的屬性進行針對構(gòu)筑,降低挑戰(zhàn)難度。同時,玩家還能基于高度擬真的世界交互規(guī)則,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地形、建筑、道具和陷阱來創(chuàng)造戰(zhàn)斗優(yōu)勢。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如此豐富的游戲機制,為玩家挑戰(zhàn)BOSS提供了多種過關方式:技術過硬的玩家可以選擇直面機械巨獸,通過精湛的操作“單刷BOSS”;想要依靠頭腦取勝的玩家,同樣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戰(zhàn)術規(guī)劃獲得優(yōu)勢,通過謀略戰(zhàn)勝BOSS;那些對戰(zhàn)斗不感興趣,想要直接逃課的玩家,甚至可以選擇召喚瑪卡,或直接在大世界“搖人”,讓“天降猛男”幫助圍毆BOSS。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可以預見,《荒野起源》開測后,玩家社區(qū)將涌現(xiàn)出“高玩”們的“無傷競速”大片,以及各種腦洞大開的“逃課”方法。

    另外,《荒野起源》中的SOC部分和戰(zhàn)斗部分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套緊密的資源循環(huán):戰(zhàn)斗獲得材料,材料提升基建,基建產(chǎn)出裝備和道具,裝備和道具又能提升角色戰(zhàn)力。而在這個循環(huán)中,玩家可以選擇著重消費自己喜愛的部分,忽略那些不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

    正如之前所述,喜歡SOC玩法的玩家,能“搖人”幫忙打BOSS,獲得通關獎勵,自己則可以安心種田,建造奇觀;而喜歡“戰(zhàn)斗爽”的玩家,也可以專注挑戰(zhàn)地圖中的據(jù)點和BOSS,讓“瑪卡”維持基地的運營,確保資源的持續(xù)產(chǎn)出。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在試玩體驗過后的飯局上,我們與《荒野起源》開發(fā)團隊的主策劃一起共進了晚餐。飯局期間的話題,自然繞不開《荒野起源》,我們也趁機對主策劃進行了“嚴刑拷打”。當我向主策劃坦白“我完全想不到你們會用如此新穎的題材來做SOC”時,他笑了笑,表示自己希望“《荒野起源》能夠成為一款從題材到玩法都‘不一樣’的游戲”。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為此,他舍棄了在《荒野起源》中加入復雜的任務系統(tǒng)和戰(zhàn)力榜排名等強制PVP內(nèi)容??车袅藦娭粕缃粌?nèi)容,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不用內(nèi)卷的“全新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和喜好進行游戲,享受自由自在的游玩體驗?!痘囊捌鹪础芬矠椴煌埠玫耐婕姨峁┝素S富的游戲內(nèi)容,確保每位玩家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同時,主策劃還給我們透露了一個消息——就在今天,《荒野起源》便會于首曝后立即開啟全球預約。相信在不久后,玩家們就可以在《荒野起源》里“換個世界,換個活法”,馴服機械巨獸,探尋前文明的遺跡,改變這個后末日世界的命運。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當所有人都在依賴固有路徑和前人的成功經(jīng)驗,批量復制“黑暗廢土風SOC”時,《荒野起源》大膽地選擇了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盡管這條道路的前途還未可知,但光是這份勇氣,就足以讓我欽佩。而且,就游戲目前的表現(xiàn)來看,它如今正在這條路上穩(wěn)步前行。

    至少在與機械巨獸對視的那一刻,我好像確實看到了2009年的那雙眼眸。

    前文明消亡的“后末日”世界,只能是一片荒蕪嗎?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收藏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分享: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