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
2022-05-17
現(xiàn)如今,與三國相關的各種觀點,層出不窮。比如,有人認為劉備虛偽,有人認為孫權一無是處。這些觀點多樣且有趣,往往能引發(fā)三國粉們的不少思考,有時候,一些不同的觀點往往還能開闊網(wǎng)友的視野,讓大家能夠看到一個和心目中不一樣的三國。
像是知乎里面有一個“剿黃巾算不算劉備的黑點”的問題——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在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作品中,黃巾軍的定位往往都是“新手村的經(jīng)驗包”。而在《三國演義》里,盡管黃巾軍聲勢浩大,也只不過是流民組成的非正規(guī)軍,戰(zhàn)斗力弱,迷信邪術且不堪一擊,在亂世發(fā)揮不出關鍵性的作用,經(jīng)常會被東漢的群雄們以少勝多,各個擊破。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后,首次率兵出征迎戰(zhàn)黃巾軍,便用五百人擊退了程遠志的五萬大軍,大勝而歸。因此,在常見的思維中,“圍剿黃巾”其實是一件非常理所應當且輕松的事情,并不會有什么問題。
但如果我們把視角放到黃巾軍身上時,就能夠看到,黃巾起義算是農(nóng)民起義,而我國歷史上多次農(nóng)民起義,其實都帶著一定的“迫不得己”。不論是遙遠到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還是近代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都或多或少帶有天然的正義性,在歷史上也往往能夠獲得正面評價。那么,憑什么同樣是農(nóng)民起義出身的“黃巾軍”,要淪為東漢末年各大軍閥官僚的“經(jīng)驗包”呢?
也就是說,鎮(zhèn)壓黃巾軍的群雄等人,事實上反而更像是傳統(tǒng)觀念上的“反派”。當然,隨著時代進步,眾人能夠看到黃巾軍的正義性,自然也不會再囿于“非黑即白”的兩極化思路。比如,在這個問題下,就有網(wǎng)友指出,黃巾起義作為農(nóng)民起義的正義性,不可否認,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群雄忠于朝廷,劉備更是出身漢室,協(xié)助東漢剿滅亂賊的行為,本身也并不能夠說是有錯。
而且,如果單純將群雄們的行為定性成“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維護中央集權”,導致歷史不能前進發(fā)展,始終困于封建主義,顯然也是過于理想化和夸張化了。國內(nèi)史學界、文學界曾經(jīng)就掀起過一場“為曹操翻案”的運動,因為在常見的文學作品中,或許是受《三國演義》等相關作品的影響,曹操展現(xiàn)出來的往往都是“粉臉的奸臣”這樣一個藝術形象,戲曲臉譜里往往也是兇詐的“白臉”。1959年,郭沫若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替曹操翻案》,里面不僅細數(shù)了曹操的各類功過,還給世人展現(xiàn)了一個更加立體多元化的曹操形象,希望能夠借此改變?nèi)藗円酝目贪逵∠?。在這篇文章里面便有提及,曹操鎮(zhèn)壓黃巾起義確實算是一個不足之處。只是,一方面黃巾軍沒有足夠改變亂世的能力,另一方面曹操等群雄并非愚忠,同樣在另一個角度,尋找不一樣的“救世之道”。
因此,這些問題往往都需要不停地轉換立場,用盡可能客觀的目光,去看待三國歷史上發(fā)生的各類事情。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便指出真正的“正義”,就是秩序與和諧,就是每個人都在社會中,履行自己所屬階級應盡的義務。站在農(nóng)民的立場,生活苦不堪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如果不掀起反對統(tǒng)治者的起義,最終面臨的或許只有死亡——既然橫豎都是死,倒不如大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而站在朝廷的立場,農(nóng)民起義一方面會動搖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根基,另一方面不利于國家發(fā)展,顯然是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如果你將目光放在更加復雜的東漢末年環(huán)境里,還會發(fā)現(xiàn)它比起朝廷和起義軍,還要多出了“群雄”這么一個要素。這些人聽命于朝廷,卻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事情的思路,也有符合自己想法的“救國之道”。鎮(zhèn)壓黃巾起義,既能夠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又能夠為改變社會現(xiàn)狀累積足夠的資本,完全符合自己當下的利益與“正義”。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xiàn)“剿黃巾算不算劉備的黑點”這樣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大眾視野的開闊,思想境界的提高,人們開始能夠更加辯證化地去看待各類事情,這樣的問題也是對過去刻板印象的一種“反彈”。就像曾經(jīng)的曹操在文學作品中,都是“粉臉的奸臣”形象,在現(xiàn)代的各種作品里,黃巾軍都是“不足為慮的經(jīng)驗包”,許多作品都對其一帶而過,并沒有過于深入地去挖掘其中的背景關系。因此,“替黃巾翻案”的運動會在這種時候出現(xiàn),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
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率先做出改變,為刻畫黃巾軍形象做出更多努力的,是一款以三國為背景的策略游戲——《率土之濱》?!堵释林疄I》在新賽季“甲子狼煙”中,將背景設定到了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一筆帶過的“三國的開端”,也就是東漢末年朝廷、黃巾和群雄三方博弈的歷史下。
當然,這并非是指《率土之濱》直接安排了體現(xiàn)“黃巾軍正義”的相關劇情,它采用的是一種更加巧妙的辦法——融合游戲玩法,讓玩家設身處地扮演黃巾軍,感同身受地理解當年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并在這種情況下不停地抉擇,以至于真正實現(xiàn)“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理想。不僅如此,《率土之濱》同樣提供了朝廷和群雄兩方的視角,供玩家選擇,讓玩家能夠在游玩的過程中,更加立體地感受到這種隨著立場變換,思考方式和決策路線都在不斷變化的陣營關系?!堵释林疄I》的優(yōu)勢在于,它讓玩家能夠從“第一視角”的方向出發(fā),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當時環(huán)境下人們的所思所想,而不再是以當代的上帝視角,去評判這段一千八百年前的歷史。
而且,凡事自然要做到盡善盡美。《率土之濱》在提供相應視角的情況下,還盡可能地在游戲的玩法上,做出改變,讓不同陣營的玩法能夠與陣營特色背景相對應,以便玩家能夠獲得更加沉浸式的扮演體驗。比如,如果你開局選擇了黃巾陣營,你就必須面對他們曾經(jīng)的困境——資源緊缺,抵抗東漢的圍剿,從困境中找尋一個破局之道;如果你選擇了東漢陣營的開局,那么如何完成朝廷的使命,并平定起義搗亂的黃巾軍,便是你現(xiàn)有的使命,你的優(yōu)勢在于有更加富裕的資源,和更加平穩(wěn)的發(fā)展環(huán)境,只是,相比于齊心協(xié)力的黃巾軍,或許你還要考慮自家盟友心懷鬼胎,被背刺的可能性。除了這兩個對立的雙方外,東漢末年還有特色的群雄陣營。他們既不忠于朝廷,也不會幫助黃巾軍,而是扮演第三方獨立勢力的角色,不斷地推動歷史前進,并在其中找到自屬于自己的“救世之道”。劉備、曹操都是這樣的人。
有趣的是,一個人的三觀是可能會隨著閱歷見解和感受不斷變化的,所以玩家的立場和想法也不一定會始終如一。在你扮演東漢大臣的時候,如果你認可了黃巾軍身為農(nóng)民起義的正義性,不忍心站在朝廷的角度繼續(xù)打壓他們,或許你能夠選擇叛出朝廷,加入黃巾軍,或者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亂世中存活下來——這其實就是群雄陣營的由來。
當然,有趣的是,對維度更廣、更為立體的戰(zhàn)爭來說,個人所處的陣營往往會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比如《三國演義》中徐庶曾經(jīng)身處魏國,卻心系蜀漢,留下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因此,雖然《率土之濱》尊重玩家的個人主觀想法,但也試著加入一些被動的元素,讓玩家能在更多角度理解東漢末年的三方博弈。不論你是東漢大臣還是群雄,當你面對黃巾軍鋪天蓋地的攻勢,力有不逮的時候,你往往只能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被黃巾軍的激情感染,加入他們;另一個則是始終心系大漢,負隅頑抗。
這個設計,讓玩家能在東漢末年這樣魚龍混雜的時代,真正地去扮演著某一個獨立的角色。而伴隨著陣營變化,玩家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更加清晰直觀地感受到陣營之間的異同,并更好地理解黃巾、東漢和群雄三方勢力。
如果你試著去了解《率土之濱》所試圖展現(xiàn)出來的,東漢末年三方的差異與立場,各大陣營的優(yōu)劣之處,你或許就能夠理解,為什么說黃巾起義沒有錯,劉備鎮(zhèn)壓黃巾起義也沒有錯。這些其實都是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三觀和立場的選擇。如果它是一段歷史,那么我們自然是選擇理解與尊重,而如果我們是其中的一份子,我們是否又能夠在里面探尋到和過去不一樣的“救世之道”?
不妨試著親自在《率土之濱》里找找答案。
京ICP備14006952號-1 京B2-20201630 京網(wǎng)文(2019)3652-335號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點評 (0人參與,0條評論)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